
[薦]
白及百科
- 分類:行業動態
- 作者: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范推廣項目
- 來源:百度百科
- 發布時間:2020-09-17 18:20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白及白及,中藥名。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(Thunb.)Reichb.f.的干燥塊莖。每年9~10月當莖葉枯萎時采挖,除去須根,洗凈,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,曬至半干,除去外皮,曬干。生理特性?本品呈不規則扁圓形,多有2~3個爪狀分枝,長1.5~5cm,厚0.5~1.5cm。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,有數圈同心環節和棕色點狀須根痕,上面有突起的莖痕,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。質堅硬
[薦]
白及百科
【概要描述】白及白及,中藥名。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(Thunb.)Reichb.f.的干燥塊莖。每年9~10月當莖葉枯萎時采挖,除去須根,洗凈,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,曬至半干,除去外皮,曬干。生理特性?本品呈不規則扁圓形,多有2~3個爪狀分枝,長1.5~5cm,厚0.5~1.5cm。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,有數圈同心環節和棕色點狀須根痕,上面有突起的莖痕,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。質堅硬
- 分類:行業動態
- 作者: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范推廣項目
- 來源:百度百科
- 發布時間:2020-09-17 18:20
- 訪問量:
詳情
白及
白及,中藥名。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( Thunb.) Reichb.f.的干燥塊莖。每年9~10月當莖葉枯萎時采挖,除去須根,洗凈,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,曬至半干,除去外皮,曬干。
生理特性
本品呈不規則扁圓形,多有2~3個爪狀分枝,長1.5~5cm,厚0.5~1.5cm。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,有數圈同心環節和棕色點狀須根痕,上面有突起的莖痕,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。質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類白色,角質樣。氣微,味苦,嚼之有黏性。
產地
分布華東、中南、西南及甘肅、陜西等地。以貴州產量最大,質量最好。
入藥部位
植物的干燥塊莖。
炮制方法
除去雜質,洗凈,潤透,切薄片,曬干。成品為不規則的類白色薄片。
性味
苦、甘、澀,微寒。
歸經
歸肺、肝、胃經。
功效
收斂止血,消腫生肌。
主治
用于咯血,吐血,外傷出血,瘡瘍腫毒,皮膚皸裂。
相關配伍
1、小兒下痢赤白及水?。喊准胺郯雰?,煮白粥調食之。(《食醫心鏡》)
2、腸胃出血:白及、地榆等量,炒焦,研末。每服3g,溫開水送服,每日2~3次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用法用量
煎服,6~15g;研末吞服3~6g。外用適量。
禁忌
不宜與川烏、制川烏、草烏、制草烏、附子同用。
相關論述
1、《本經》:主癰腫惡瘡,敗疽,傷陰死肌,胃中邪氣賊風鬼擊,痱緩不收。
2、《本草逢原》:白及性澀而收,得秋金之氣,故能入肺止血,生肌治瘡。
關鍵詞:
下一個:
無
下一個:
無